这个暑假上应大学子一直在路上!

来源:BB贝博APP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27 20:09:42

技术参数

  南大是被外环线、沪嘉高速、上大路和南陈路圈围而成的大型地块,多年以来都是沪上皮革、化工企业的集聚地。当小组成员来到现场却发现,整体区域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烟雾缭绕的石材市场已被拆除,周围的居住、路面环境也变得井井有条,按照“外圈绿地、中圈安置房、内圈商务区”的总体原则,已然变身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南大“蝶变”的背后,是产业和地区的共同转型,探索着人与环境的共生之道。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从前掩盖不住的杂乱无章,变成了如今尽收眼底的绿意盎然。

  经过走访当地有关部门和居民,小组成员了解到,南大地区的整治始于2012年,根据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大致按照外圈绿地、中圈住宅、内圈商务区的规划进行建设。之前也有很多南大地区的村民担心,他们会不会从老的“黑土地”住进新版“棚户区”,而事实上,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如今他们普遍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也对南大后续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居民的言语中掩盖不住对南大地区新变化的欣喜,“以前家里再怎么装修,外面都是乱糟糟的,出行也不方便,现在好多了 !”

  经过走访,小组成员们在探究实践结果的同时,也为南大地区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喜。正是在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南大地区以全新面貌出现。以天下为己任,当代大学生以实践为基,接触居民生活,深入人民痛点,知行合一,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对泾县“宣纸”的田野调查

  实践团队参观了宣纸文化博物馆,全方面了解了宣纸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流程与工艺。通过讲解员对宣纸的传统制作流程与工艺的详细讲解,团队了解到宣纸的制作工艺每一步都十分精细而漫长,要极其细心地完成。除此之外,还了解了宣纸的发展历史,政府对宣纸的扶持策略和宣纸的成品展示,以及对红星造纸厂的相关知识。

  红星造纸厂成立于1951年7月,由泾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全县108名宣纸技工,在泾县乌溪原怀远庄宣纸作坊旧址,使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原料组织恢复生产,共开设了五个槽,启用“红星”为封刀口。

  参观完博物馆后,成员近距离观摩了传统宣纸制作。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宣纸的质量,工坊不能开窗通风,只能在离工作地点较远的地方摆电风扇,校验宣纸的房间更要在阳光下进行,工作环境十分严峻。

  接下来,实践团队还开展了深入调研。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周东红以及红星企业的负责人。

  团队在捞纸车间见到了正在指导工人们捞纸的大国工匠周东红老师。面对团队的提问,周老师耐心解答、幽默风趣。周老师从他个人经历讲起,从当初入行的契机,谈到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再到如今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在最后诚恳地阐述了他对于宣纸传承的期望。

  在采访完周老师后,适逢红星企业的负责人罗总与开书记来厂视察,成员争取到了采访两位负责人的机会。两位负责人从企业的角度全方面分析了宣纸行业的现状,对宣纸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客观分析。红星企业自注册来便始终贯彻党的方针,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企业营业方针,以党的要求为公司基本,在此之上再进一步商榷企业营业模式的具体方针。两位负责人对宣纸的未来发展与传承也寄托着较高的期望。

  除此之外,成员还旁观了红星造纸厂与江苏地方的非遗探讨。从探讨中,团队了解到宣纸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我们共同期待宣纸这项传统工艺在未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

  “踏歌”小组成员前往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展开了社会实践的采访活动。此次采访的对象是已退休的与还在岗的老党员,采访主题是他们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活动当天,小组成员一共采访了三位老党员,分别采取了视频与录音记录等方式来进行采访。通过采访,成员了解到三位老党员加入中国的初心,“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采访过程中,给小组成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已有八十岁高龄的老党员张爷爷,虽然老人退休已久,却依旧一直关心着党,多年以来收集相关报纸,将所关内容剪贴在笔记本上,整理翻阅。他曾担任过多年党支部书记,获得过诸多荣誉,他也自豪地向小组成员展示了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状和证书。采访结束后,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份他收藏多年的奖品“一根蜡烛”,蜡烛上面写着“燃烧自己,点亮他人”。

  此次采访活动,让小组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员的自豪与光荣,更加理解了肩上承担的责任。同时,通过聆听老党员们结合他们实际体验感受畅谈十九大提到的“人民生活改善问题”,成员们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涵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学习先烈和前辈,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好党的基本理论,努力学习逐渐完备自己,同时也要更多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服务社会。

  为了深入研究曹杨一村的历史与历史建筑构造,为后期了解曹杨的现状和改造政策作铺垫,实践团队一行来到了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村史馆,进一步对于曹杨的历史进行挖掘。

  刚踏入博物馆,门口的保安就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通过和保安叔叔的交流,了解到他是从小到大在曹杨一村长大的曹杨人,于是成员借机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随后,成员来到了博物馆的二楼,楼梯就像是时光机一样,把成员们送入了曹杨的历史。身后是如今繁荣的曹杨新村,面前却是历史上一度辉煌的上海第一工人新村曹杨一村。

  小队首先把重点放在了历史曹杨一村的建筑规模板块和内部居室构造上,有助于本队后面更好的研究曹杨新村如今的建筑改革。

  老曹杨的居住环境是属于一层两户厨卫公用,两户的独立空间,仅仅只是卧室和客厅。但是作为当时上海首个工人新村,曹杨人可以独立有自己的客厅,已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了。后来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党和政府致力于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于是无数个第一在曹杨诞生了:曹杨第一幼儿园,第一小学的建立为不少职工子女解除了教育的后顾之忧。兰溪合作社的建立为曹杨居民环节了购物难得问题,普陀医院、曹杨银行、曹杨邮局、甚至是曹杨电影院的相继建成,都极大的提升了曹杨人的生活质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成员们看到了一条长长地,专门为曹杨劳动楷模建筑的长廊,这里讲述了很多曹杨的历史楷模的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成员们对这些历史事件一一进行了记录,以便回去以后进一步搜索资料并进行研究。也为下一次探究曹杨现状,对曹杨剧名进行采访做铺垫。

  此次成员对于曹杨历史博物馆的走访,进一步了解了曹杨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任务,最关键的是,团队对老曹杨的内部结构和周边设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成员们也关注到,现如今曹杨的小学、中学等也把参观曹杨历史博物馆作为暑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可见曹杨人对于曹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支农为源,药沁于妆”实践团队全员驱车从长治奔赴沁源,与课题单位沁源县团委书记康鹏媛成功对接,随后在课题单位的带领下前往沁源县交口乡藏畛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

  在沁源交口乡,交口乡团委书记元天福、长征村支部书记张慧斌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山上的种植农场。据张慧斌书记介绍,交口乡共种植连翘5000亩、黄岑600亩、苦参260亩,同时,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之下,交口乡还在不断的扩大种植培养面积,初期投入已经逐渐显现效益。

  随后,张书记向队员介绍了沁源县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队员被沁源县上下为脱贫致富所做的努力而感动。张书记邀请小组成员参观了中药材成品、品尝了蒲公英根茶,队员们就当地农产品加工程度、如何打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销售经营渠道等问题与当地的村干部们展开了研讨。

  研讨结束后,团市委书记张登科、团市委学校部部长程宁、团市委办公室主任张磊等到达交口乡长征村视察工作,并与实践小组成员展开了座谈。团市委书记张登科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古色长治、红色长治、绿色长治”,并向在场的队员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用成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座谈结束后,我校“支农为源,药沁于妆”实践团队队长代表我校向各位团市委、乡镇领导赠送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纪念杯。同时,长治市各位领导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并鼓励队员挖掘长治内涵、讲好长治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习这样讲到。当代大学生的基层实践更是要扎根农村。“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上应大学子定会学习贯彻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上应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上海沪语的适度推广策略初寻——吴侬软语忆往昔 欢声笑语望明日

  沪语是地方戏曲、民歌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托。沪语推广的目的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沪语作为语言这样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就成为了传承沪语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团队赴兰心大戏院当地考验查证,调研滑稽戏的群众接受度,采访群众及工作人员,开展了深度调研。在人头攒动的戏院,队员们听着软糯且富有独特韵律的上海方言,格外亲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上海沪语的适度推广策略探究--以海湾三校大学校园为例”这一主题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观看由上海滑稽剧团出品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东方谐韵—海派滑稽专场”表演,采访现场观众,街头路人及现场工作人员来进行。同时小组成员在正式演出前,已经通过文献查询和网上调研等方式对上海话的演变和发展有了初步了解。

  小组成员在演出开始前对观众群体以及周边路人进行采访,了解到目前观看此类带有地方语言特色的观众群体年龄普遍偏高,多为上海本地人,但也有不少新上海人来感受上海话的氛围。采访中,许多年长观众表示如今的年轻人对沪语的追求度较低,并且缺少学习氛围;其次这样的滑稽戏形式,极少有年轻人会关注并接受。但成员们也发现,有不少爷爷奶奶辈的观众会带着孙子孙女辈来一起观看演出,感受上个年代的文化体验和基础语言文化教育。同时也有不少家庭组团来观看演出,他们也大多表示演出不仅有助于孩子加深对上海话的运用和理解,也会促使他们之后有意识地与孩子进行上海话的沟通。而现场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偏少,可见沪语以艺术形式传承的接受度不容乐观。

  进入演出会场,小组成员注意到主办方在宣传安排上颇费心思,在入口安排了小朋友使用上海话来进行节目单的派发工作。同时在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发现上海滑稽戏团对新兴渠道和传播形式转变的重视,演出宣传设有立微信公众号并安排特色推文进行演出推广。他们也迫切地需要年轻群体的关注度,但就目前真实的情况来说宣传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大,前来观看的主要群体依旧是老年人。

  本次演出的上座率很高,一楼二楼均几乎满座。演出过程中非物质文化—海派滑稽戏传承人,表演艺术家悉数登台,运用大量的上海方言进行了说唱、小品、脱口秀、独角戏等丰富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的享受,现场观众的互动系数也很高。同时团队队员也细心地发现在舞台两侧设有字幕屏,帮助不熟悉上海话的观众来对表演进行理解。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通过上海话的发展来让队员了解到上海的发展,从抗日战争的打响影响到无数人逃到上海避难进而促使了上海商贸的发展,从浦江两岸的一起发展促使世博之花长盛开,自由贸易门打开进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小组成员发现一些适合年轻群众的段子也被加入,一些常用的网络用语的出现引得年轻群体的捧腹大笑,可见滑稽戏也正在接受年轻的新兴文化融入到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提高滑稽戏在年轻群体的接受度,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场老艺术家们也纷纷带领自己的徒弟登场,带来新的作品,为艺术注入新的血液,无不体现传承的欣欣向荣。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发现滑稽戏这样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而且在小组成员中也有很多成员一开始抗拒这种艺术形式,一开始看起手机,但最后不知不觉就被吸引,捧腹大笑,从头看到尾,最后认为非常好看。所以不是艺术形式不够好,也不是内容不够吸引人,而是推广途径和吸引度的小众化,把滑稽戏贴上了老年人的标签,这样的特殊标签引起的年轻群体关注度的缺失。令人欣慰的是,剧团和主办团体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努力改变。当小组成员看到具有上海情愫的本地观众和渴望了解上海的外地观众选择一起来到剧场,通过上海话这样独一无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回忆或者感知上海,作为上海人小组成员很自豪。开埠一百七十五年的上海到处都是故事,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标签,在追求开元包容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因此小组成员更加坚信上海话作为窥探上海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担负着未来发展的精神导向,是不可或缺且应从上海的大学生团体中发展和传承的城市印记。同时小组成员也改变了对滑稽戏的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上海沪语的适度推广策略有了初步的方案,希望上海滑稽戏永久传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风”环保卫士小组来到嘉定区上海友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这是队员进行臭氧浓度研究的一次学习参观活动,也是友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高校为起点,传播空净知识”的一次行动。

  在我校毕业三年的学长兼公司技术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产品展示区,有幸参观到了友兰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在学长的介绍下,小组成员们了解到了光触媒: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化学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在学长的介绍下使小组成员们对光触媒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多功能放映厅,单博士介绍了友兰公司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公司的创业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惧艰苦创业的历程,并且讲述了有效的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这与本队的实践目标不谋而合。随后,队员与单博士进行了空气污染问题的探究以及臭氧对人类的利弊。经过单博士的讲解,队员们受益匪浅,这对本队关于臭氧治理的课题探究起到了深厚的作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风”环保卫士小组来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三学科楼A217,进行了用碘量法测定臭氧浓度的实验。在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队员们穿上了实验服,准备好了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开始实验。

  本次实验的实验仪器有:1.锥形瓶:500ml;2.碱式滴定管50mL;3.湿式气体流量计,容量5L;4.量筒20mL,500ml各一只;5.刻度吸管(吸量管)10ml;6.容量瓶:100ml。需要的实验试剂有:1.KI溶液(质量浓度为20%);2.(1+5)硫酸溶液;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4.淀粉溶液。

  1.量取20ml的碘化钾溶液,倒入500ml的锥形瓶中,再加入350ml蒸馏水,待臭氧发生器运行稳定后于臭氧化气体出口处取样,先通入吸收瓶对臭氧进行吸收后再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对气体计量,气体通过量为2000ml(时间控制在4min左右),停止取样后立即加入5ml(1+5)硫酸溶液(使pH值降至2.0以下)并摇匀,静置5min。用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待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几滴(约1ml),继续小心迅速的滴定至颜色消失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

  2.准备5个100ml的烧杯分别加入20ml的KI溶液与2ml淀粉溶液;

  3.接通O2发生器,将三向通气伏先成左开通入O2,发现左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气密性好。后将阀门右开,并将烧杯依次放置5min,10min, 15min, 20min 25min;

  队员们认真记录了实验现象,学长讲解说,碘量法的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臭氧与碘化钾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臭氧被还原为氧气,游离碘显色,利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溶液完全褪色为反应终点。

  在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实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实验现象明显,记录数据准确,用碘量法测定出了臭氧浓度。本次实验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

  “寻访校友”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彩虹梦之队二期采访成员程昆、马金香、朱杰莉去往汉高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顺利开展采访调研。本次采访调研主题为:访问昔日校友成长之路、职场经历分享、对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启发等。本次采访调研对象为汉高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厂总负责人马忠雪先生。

  团队提前了解过汉高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情况,并提前与采访调研对象马忠雪先生取得联系后,于25日上午9时抵达公司会议室等待。简单交流后,分队开始了时长约2个小时的采访,采访过程十分顺利。

  在采访中,小队了解到,马忠雪先生于2005年进来此公司,从一线工程师做到主管,再到生产经理,目前岗位是工厂的总负责人,负责整个工厂的生产与运营。回忆起在母校的大学生活,马忠雪先生感慨万千。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读书时,他不仅是班级的班长,还在系学生会任职。身为班长的他经常要为同学们组织唱歌绘画比赛和文艺活动外,自己更是十分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篮球赛和足球赛。马忠雪回忆说,他在大学时代的确并没有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期间还是该有广泛的兴趣。但学习上一定不能松懈,课堂上要紧跟老师,按时完成作业。但可能因为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他很感兴趣,当时有机化学这门课一直都保持95分以上的成绩。在大学时代,英语并没有引起马先生的重视,他抱着“反正都是要回老家的,英语差一点也没关系”这样的学习态度,但现在回头去想,他认为读书的时候还是该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等到工作的时候再去补救,真的很难达到那个效果。在谈到恩师时,他表示,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都在大学期间给予了自己非常大的信任与帮助,使得他可以不断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去锻炼自己。

  当小队成员提问“大学带给了您什么”时,马忠雪先生回答,他在大学学习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角度最为宝贵。在他记忆中的大学校园和多年后现在母校的有很大的变化。当时的校园,无论从学习条件上还是从住宿学习环境上说,都和如今现代化的条件大不相同。而从母校声誉和外界的认可度来说,更是有了很大提升。他很高兴能看到现在母校向着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稳步迈进。在昔日校友的访谈中,小组成员感受到校友前辈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勤奋刻苦学习,更加深刻地想到自己所处时代的美好,坚定了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努力学习的信念。

  谈到“职场经历”时,马忠雪先生表明了自己当时并不是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汉高公司。他在刚毕业时去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后来随着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想换工作又不敢,那时的每个决定都十分慎重。后来几经周折去了杜邦公司,工作了一年后,又想挑战一下自己,便去做了销售。他总结说,越是不敢做的一些事,越是值得去尝试。但在做销售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发现了自己性格的弱点,内心也还是渴望更长远一点的打算,于是想要寻找更对自己最合适的人生道路。正巧那天在地铁上看到汉高招聘的广告,汉高当时很看重自己之前从事过的研发的工作,他和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顺利通过面试成为汉高公司的员工。

  他谈到,在汉高的这13年的时间里,自己也经历过想放弃的时刻。一路上会听到很多同学说“我又跳槽了,工资有多么高”, 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多岗位做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牢骚,但是在牢骚过后要静下心来想,导致这些牢骚的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从这样一些问题中再寻找自我继续走下去的路。其实从主管升职到工厂总负责人他经历了8年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比一般的人要长,其他人有3年、5年。他说自己有时会想,在这8年的时间里可能有很多人就会放弃了,感觉自己一定没机会了。但他没放弃,他说,人生的路要慢慢走,只要踏踏实实去做,终究有成功的一天。

  通过此次采访调研,赴汉高小队切实感受到了校友前辈做事认真坚持、有始有终、踏实肯干的态度。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习把眼光放长远、善于思考自己的人生,学会反思,懂得了在人生路上要敢于尝试,同时又要踏踏实实做事、持之以恒。本次采访得到了有效的采访调研效果,为社会实践的结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第十三届在榕大学生科学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行

下一篇:他为杭州G20画《西湖风光》国博开幕“陈家泠艺术大展”

返回上一层
Copyright © 2021 BB贝博APP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40658号-1    备案号:33010902003188 网站地图
BB贝博APP体育BB贝博APP体育
Copyright © 2021 BB贝博APP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40658号-1